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纪念程开甲院士逝世5周年

  • 发布时间:2023-11-17


 

 

今天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先生逝世5周年纪念日。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是我的信念,正因为这样的信念,我才能将全部精力用于我从事的科研事业上。”程开甲生前常常这样讲到。

他在大漠戈壁工作生活了20余年,历任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试验基地副司令。

他成功地参与主持决策了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导弹核试验、首次地下平洞、首次地下竖井、首次增强型原子弹等几十次核试验。

他解决了在试验方式选择、测试方法研究、试验场地选址、场区气象学等方面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建立起了属于中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理论,为我国核试验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紫石英”号事件的激荡

1949年4月的一天,程开甲走进苏格兰的一家电影院,恰好看到了当天的新闻,就是轰动一时的“紫石英”号事件。这是新中国诞生前夕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是告别百年来中国在列强面前一直屈辱挨打的第一战。



 

1949年4月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期间,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无视警告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水域前线地区,从而引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英国军舰的军事冲突。图为紫石英号军舰。

 

看完新闻片后,程开甲心潮澎湃,很久很久以来积压在心头的民族自卑感一扫而光。1999年程开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看到中国人敢于回击英国人,第一次有一种‘出了口气’的感觉,走在街上,腰杆都挺得直直的。中国过去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中国人在外国的地盘上,总是受到别人的蔑视,让人心里很不痛快。而现在开始变了,虽然当时我还是个无党派者,但就是从那天起,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就在这一年,程开甲在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后,成为英国皇家化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导师玻恩希望他把夫人和女儿接到英国,在英国安家。程开甲认真听着,不作回答。他有着自己的考虑。

 

 

1948年程开甲在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

 

1950年3月,朱光亚等52位留美学生发表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传到英国。它像一把火,点燃了早已被“紫石英”号事件激荡起来的心,程开甲决定立刻回国。

对于程开甲回国的决定,他的导师玻恩很是遗憾,但也完全理解学生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也尊重他的选择。回国前,玻恩关心地对程开甲说道:“中国现在很苦,你回去会要吃许多苦头,到了埃及,自己多买些吃的带回去吧!”

程开甲知道祖国很苦,但受这份苦,是他心甘情愿的选择。

几十年以后,在被人问起如果不回来会怎样时,程开甲感慨地说:“我不回国,可能会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决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提出“百米高塔爆炸方式”

核武器试验研究所成立后,程开甲领到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拟定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试验方案,方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何种方式爆炸、采用怎样的测控手段等重大决策性问题。

核试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有大气层核试验、高空核试验、地下核试验和水下核试验。事实上,美国、苏联、英国等已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般都是首先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因为它易于实现,也便于获取试验数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到底采取何种方式,程开甲认为一定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来定,要确保万无一失,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程开甲在打字机上撰写论文


程开甲在经过反复思考后提出了我国首次核试验不采取空投方式的3条理由:第一,第一次就用空投方式,在测试与起爆同步和落点的瞄准上有很大困难,不易保证原子弹爆炸的各种数据的测量;第二,空投方式在确保投掷飞机安全返航的问题上,心中尚无底数;第三,空头方式的保密性也存在问题。

我国第一次核试验不采取空投方式的理由充分了,但新的爆炸方式是什么?

最后,程开甲提出了“百米高塔爆炸方式”,经过大家讨论后,也确定了这一方式。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正是在102米高的铁塔上被引爆的。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铁塔

 

丢掉“洋拐杖”

进行核试验很重要的一点是获取试验数据,不然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我国核试验初期主要参考美国人的核效应资料,科研人员叫它“洋拐杖”。

每次核试验后,程开甲拿到测量数据都是兴高采烈的,因为他把这些数据视为国家的宝贝。在经过多次核试验后,我国的核效应数据已经基本齐全,甚至比美国人的还多。要做的就是整理出我们自己的数据,这样就可以丢掉“洋拐杖”,坐上自己的安全“车马”。

 

 

程开甲(左三)在核试验现场

 

说干就干。程开甲和同事们主动请缨,要求承担这项任务。

很快,中央专委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下来了,要求国防科委会同总参谋部组织参加核试验的单位对“所获得的技术资料进行全面系统总结”。

1974年,核试验研究所牵头,与30多个核试验效应单位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一个有上百人参加、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的会议。每一位成员都本着对中国核事业的高度负责和科学求真精神,对历次核试验的实测数据进行整理、检验,按系统分类。

最后,程开甲和核试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整理的数据和理论计算的成果进行深入研究,于1976年撰写出《我国核试验效应基本参数》和各类效应技术总结8大本,为我国核武器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系统的实测资料和理论依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核武器与核试验技术的发展。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从1945年至今,美国进行了1030次核试验,苏联进行了715次核试验,法国进行了210次核试验,而我国从1964年至1996年,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其中大气层23次,地下22次),研制经费仅为美国的百分之几。这就是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核武器研制和试验之路,以最少的投入做出了彪炳史册的业绩。



联系
老师

雷老师 15882874693
范老师 18990150509

学院
电话

0816-8562266
0816-8562112

微信
公众号

关注学院
微信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