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纪念陈芳允诞辰107周年|竭诚为国兴 努力不为私

  • 发布时间:2023-04-03

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

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陈芳允

image.png

今天


是“两弹一星”元勋

陈芳允诞辰107周年

让我们一起重温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为国防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人物简介

陈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浙江台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无线电电子学与空间系统工程专家。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5年在英国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从事电视和船用雷达研究。1948年回国,先后在上海中央研究院生理生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电子学所、国防科工委某基地、国防科工委测量通信总体研究所工作。

image.png

青年时期陈芳允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1年8月获国际天文组织小行星命名。2019年9月,863计划倡导者获中央宣传部等九部门授予的“最美奋斗者集体”荣誉称号。


人物贡献

他是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双星定位系统、遥感小卫星群对地观测系统和小卫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方案;指导研制了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在我国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和运行中发挥了很高的效用;参加了我国回收型遥感卫星测控系统方案的设计和制定工作,为我国十几颗遥感卫星的成功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1986年和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联合向中央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倡议(863计划)。

image.png

陈芳允关于“863计划”的题词

image.png

“863计划”四位倡议者,左起:陈芳允、王大珩、杨嘉墀、王淦昌



人物故事

宁可自残也不为国民党卖命

回国后,上海航空委员会调陈芳允到南京,南京是国民党政权的大本营。他不愿为国民党做任何事情。于是他前往湖州请求岳父为他拔去左脚大脚趾的整个指甲,拔完后顿时血流泉涌,左脚变得血肉模糊,疼得不敢着地。他的额头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汗珠,他的决心已定,只要能不去南京,他宁愿忍受皮肉之苦,也不愿为国民党做事。

第二天,陈芳允忍着疼一瘸一拐地带着脚伤回到上海。他先住进一家私人小医院,然后打电话给李敬永,说:“李厂长,我脚上受伤很严重,不能去南京工作了。”

李敬永装模作样地看了看陈芳允脚上的伤口。陈芳允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他盯着李敬永的脸,心里“怦怦”直跳。李敬永一看陈芳允的脚上包了厚厚的白纱布,还渗出了很多血迹,含而不露地点了一下头说:“你既然脚受伤了,干脆就在医院静养吧。”他知道陈芳允是个极有主见的人,这事就由他去吧。

陈芳允明明白白地感觉到,李敬永已经发现了“小秘密”,只是不愿意揭穿而已。

后来,李敬永亲自把陈芳允送进了上海龙华医院,嘱咐陈芳允安心养伤,时局动荡小心为是。而他即回复南京国民党航空委员会,声称陈芳允先生脚伤严重,不能如期到任。

就这样,陈芳允躲过了去南京的调令,他在医院里度日如年小病大养,每天浏览各种报纸,观察着形势的发展。

image.png


勤勤恳恳的老师傅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期间,陈芳允担任卫星测量、控制的总体技术负责人,他提出的测控方案以多普勒测量为主,并在卫星入轨点附近的地面观测站设置雷达和光学设备加以双重保证。为此,他除总体设计外,还参加了设备研制和台站建设工作。

陈芳允和年轻的军人们一起坐上火车去为测量台站选点。当时,大家喜欢亲切地称他“老师傅”。“老师傅”是著名的科学家,工资自然要比军官们高一些,出门在外,当兵的就是一家人,陈芳允总是慷慨地掏腰包请大家美美地吃上一顿解解馋。他脾气温和,人又宽容大度,年轻人都喜欢跟他去出差,大家在一起不分彼此。他们跋山涉水,走南闯北去勘测卫星跟踪测量点,年轻军官们其乐融融,因为陈芳允百问不烦,性格随和,知识丰富,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跟他出差的确是一种享受。

其实,那年月出门在外实在是件艰苦的事情。由于火车超负荷运转,车厢里挤满了男男女女,门进不去就从窗户爬,连座位底下和行李架上都挤满了人,有一阵儿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火车空间,连卧铺车厢都取消了。

陈芳允当时已经是教授级研究员,乘火车照样要和年轻人一样坐硬座,碰上运气不好,还要人挤人地站上大半天。火车过道上都是人也就谈不上送水送饭了,陈芳允背着军用水壶,渴了喝几口,饿了从军挎包里掏出凉馒头随便吃上几口。就这样,他们从炎热的广西、海南到寒冷的戈壁滩,从东边美丽的沿海城市到西边大漠深处,都留下了陈芳允的足迹。

image.png

陈芳允在家中工作


不好说话的好老头

陈芳允珍惜自己的无形资产,从不轻易赠送自己的“名人效应”。对科学方面的事情,他不仅自己治学严谨,对别人也不讲情面。

有一段时间,陈芳允经常去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找那里的高级工程师们探讨移动通信卫星的事。正巧,系统部高级工程师王建蒙主编了——《世界航天发射系统》,当年要参加科技成果评奖,负责评奖的单位发下来几张鉴定表,连书带鉴定表都在办公桌上堆着。陈芳允来了,王建蒙随手拿了一本《世界航天发射系统》,在扉页写上“请陈老先生指教”的字样,送给了陈芳允。

他们都是老熟人了,陈芳允坐在桌子对面,看了看桌子上摆着的鉴定表,还没等王建蒙说什么,陈芳允首先郑重宣布:“我可不给你的书写鉴定啊!”王建蒙知道他的脾气,笑了笑说:“陈老先生,我送你这本书,不用白纸黑字写什么,口头指教就行了。”

其实,对这本书,王大珩和几个航天界的老科学家看到后,都主动写来了自己的评价和推荐意见,希望此书能参加科技成果评奖。王建蒙对此早已心里有底。

但王建蒙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上班,陈芳允就爬上办公楼的十层,专门来到他的办公室,老先生手里拿着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一脸极其严肃认真的表情,对他说:“这本书很有用,我正在研究小卫星,你的书很有参考价值。这是我对这本书的评价。”说完把那张亲笔鉴定书郑重交在了王建蒙手上。

image.png

陈芳允查看仪器设备


人物评价

image.png

陈芳允同志的一生,是追求科学、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一生,是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并做出重要贡献的一生。他崇高的革命理想,优秀的道德品质,强烈的创新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所展现的一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高尚风范,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

——曹刚川 国防部原部长



参考文献:[1]马京生著.陈芳允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联系
老师

雷老师 15882874693
范老师 18990150509

学院
电话

0816-8562266
0816-8562112

微信
公众号

关注学院
微信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