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重温经典——《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 发布时间:2024-03-18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1949年末,朱光亚等人以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名义召开中国留学生论坛,分别以“新中国与科学工作者”、“赶快组织起来回国去”等为会议主题,介绍国内形势,动员在美留学生回国投入新中国建设事业。1950年3月18日,这封由朱光亚牵头起草、52名留学生联合署名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被刊登在《留美学生通讯》第3卷第8期上,在当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期,朱光亚断然拒绝了美国经济合作总署(E.C.A)提供的救济金,抢在美国对华实施封锁前自筹经费,于1950年2月28日,与一批爱国留学生登上开往香港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向着母亲的怀抱——祖国驶去。

1950年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在芝加哥召开年会

这封公开信,虽然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但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真情,充满着理性思考。朱光亚的妻子许慧君曾回忆说,为了写好这封公开信,朱光亚酝酿了很久,在有限的条件下,收集了许多国内资料,这在当时非常不易。公开信文字摘录于下:


同学们:

是我们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工作的时候了。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人民政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声召唤我们,北京电台也发出了号召同学回国的呼声。人民政府在欢迎和招待回国的留学生。

同学们,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呢?还有什么可以迟疑的呢?我们还在这里彷徨什么?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国长大的,我们受了20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挖过一块煤。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

你也许说自己学的还不够,要“继续充实”、“继续研究”,因为“机会难得”。朋友!学问是无穷的!我们念一辈子也念不完。若留恋这里的研究环境,恐怕一辈子也回不去了。而且,回国去之后,有的是学习的机会,有的是研究的机会,配合国内实际需要的学习才更切实,更有用。若呆在这里钻牛角尖,学些不切中国实际的东西,回去之后与实际情形脱节,不能应用,到时候,真是后悔都来不及呢!也许你在工厂实习,想从实际工作中得到经验,其实,也不值得多留,美国工厂大,部门多,设备材料和国内相差很远,花了许多工夫弄熟悉了一个部门,回去不见得有用。见识见识是好的,多留就不值得了,别忘了回去的实习机会多得很,而且配合中国需要,不是吗?

中国有事要我们做,为什么却要留在美国替人家做事。你也许正在从事科学或医学或农业的研究工作,想将来回去提倡研究,好提高中国的学术水准。做研究工作的也该赶快回去。研究的环境是要我们创造出来的,难道该让别人烧好饭,我们来吃,坐享其成吗?其实讲研究,讲教学,也得从实际出发,决不是闭门造车所弄得好的。你不见清华大学的教授们教学也在配合中国实际情况吗?譬如清华王遵明教授讲炼钢,他用中国铁矿和鞍山钢铁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说明中国炼钢工作中的特殊问题。这些,在这里未必学得到。你也许学的是社会科学:政治、经济、法律。那就更该早点回去了。

美国的社会环境与中国的社会环境差别很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由高度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所产生出来的一套社会科学理论,能不能用到刚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的中国社会上去,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严重问题。新民主主义已经很明显地指出中国社会建设该取的道路。要配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才能从事中国的社会建设,才能发展我们的社会科学理论。朋友,请想一想,在这里学的一套资本主义的理论,先且不说那是替帝国主义作传声筒,回去怎样能配得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呢?

中国需要社会建设的干部,中国需要了解中国实情的社会学家。回国之后,有的是学习机会。不少回国的同学,自动地去华北大学学习三个月,再出来工作。早一天回去,早一天了解中国的实际政治经济情况,早一天了解人民政府的政策,早一天参加实际的工作,多一天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现在祖国各方面都需要人才,我们不能彷徨了!一点也不错,祖国需要人才,祖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祖国的劳动人民已经在大革命中翻身了,他们正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官僚资本的剥削,帝国主义的迫害,翻身站立了起来,从现在起,他们将是中国的主人,从现在起,四万万五千万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将在反封建、反官僚资本、反帝国主义的大旗帜下,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一个以工人农民也就是人民大众的幸福为前提的新中国。要完成这个工作,前面是有不少的艰辛,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了,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封面

2023年,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自主开发情景宣讲《记忆里的“两弹一星”》,其中《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篇章,讲述了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动员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事迹,生动地展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生动写照,受到广泛好评。

参与了联名信的全部52名留美学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回到祖国去,成为广大在美留学生的追求和选择。同年8月“威尔逊总统”号从旧金山启程,载着至少130位在美留学生归国。这次归国成为50年代初留美回国潮中,同船回国人数最多的一次航程。

据后来者整理,当时搭乘这趟轮船返回国内的人包括邓稼先、余国琮、沈善炯、罗时钧、赵忠尧等等,日后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余国琮(1922年11月18日-2022年4月6日),出生于广东广州,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沈善炯、罗时钧、赵忠尧(从左至右)

沈善炯(1917年4月13日-2021年3月26日),江苏吴江人,九三学社社员,微生物生化学家、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罗时钧(1923年4月1日-2023年1月10日),出生于江西南昌,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航空教育家,钱学森第一个博士研究生,曾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浙江诸暨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主持建设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

70多年前,以朱光亚等人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掀起的归国潮,向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大感召力。如今,虽然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但是当我们重温这样一封激情澎湃的信,依然能听到这些年轻科学家们的怦然心跳,体会到他们炽热的爱国之情,感受到新中国诞生时,朱光亚及其他青年科学家们“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自豪和喜悦。

正是他们的牺牲和奋斗,我们才有了“两弹一星”这样光彩夺目的一页,才有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为之惊叹的中国奇迹,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的丰碑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中国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组织:《朱光亚传》,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许鹿希等:《邓稼先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






联系
老师

雷老师 15882874693
范老师 18990150509

学院
电话

0816-8562266
0816-8562112

微信
公众号

关注学院
微信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