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追忆彭士禄:“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 发布时间:2023-03-22

彭士禄(1925年11月18日—2021年3月22日),广东省海丰县人,核动力专家,中共党员。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电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广东省委常委、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为表彰优秀总设计师颁发的《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20年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2021年被追授为“时代楷模”;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矢志不渝,深厚无比的爱国情怀

彭士禄的父亲是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3岁时母亲就义,4岁时父亲牺牲,童年两次被国民党抓进监狱,先后辗转被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14岁时参加革命,投身于抗日斗争的战场;1940年时抵达延安,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参加劳动。如此丰富特殊的成长经历,培育了彭士禄“矢志不渝,深厚无比”的爱国情怀。彭士禄说:“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他将对国家和人民的爱与感激深深地埋藏在了自己的心中。

彭士禄曾说道:“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只要祖国需要”,成为他一生的行为准则。

1956年,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并即将毕业的彭士禄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出于国防规划的原因,中央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留学生改行学习原子能专业,助力国家原子能行业的发展。成绩优秀的彭士禄自然被包含在内。面对愿不愿意改行的问题,彭士禄坚定地回答到:“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自此,他的人生与祖国的核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无不倾注了他的汗水和心血。彭士禄开创并领导参与了我国核动力事业的五个“第一”: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196陆上模式堆;第一艘核潜艇——401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的技术路线——秦山一期核电;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这些彪炳新中国史册重要贡献的背后,无不镌刻着他“矢志不渝,深厚无比”的爱国情怀。可以说,正是在这一爱国情怀的指引下,彭士禄方才实现自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拳拳报国之心。

1956年,彭士禄(前排右一)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


一丝不苟,计研心算的工作态度

1970年8月30日,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第一度中国核电!这一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全体人员欣喜若狂,而总设计师彭士禄却倒头大睡。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


因为被封锁,一切靠摸索,所以争论从未停止。其中,围绕采用什么堆型、建不建模式堆形成的争论,尤为尖锐。有人力主把第一台反应堆直接建在艇上,彭士禄据理力争,力主建设陆上模式堆,进行科学论证。最终,上级表态:建立陆上模式堆最好。而第一代核潜艇的建成运行,则成功证明了彭士禄所提方案的合理性。

“一丝不苟,计研心算”的工作态度,是彭士禄留给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人员的最深记忆、宝贵财富。设计专家张敬才曾回忆,大晚上经常看到彭士禄穿着大裤衩,为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而汗流浃背地在办公室里加班演算。“所有的组件工序他都熟,他自己说,沿着所有组件可以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负责完成满负荷计算的核动力专家黄士鉴回忆说:“我们那时候没有资料、没有图纸、没有设备、没有经验、没见过实物……全靠他提出方向,然后大家分头计算。”

“非学识渊博者不能拍板,非胸怀坦荡者不能拍板。”张敬才和黄士鉴等老专家总结到,“他不是盲目拍板,往往第一句话就问‘实验数据呢?你们瞒不了我,我是要自己算的!’然后摸出随身的计算尺和公式,现场就算。”“一丝不苟,计研心算”的工作态度深入到了彭士禄的精神骨髓,使他撑起了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重担。也正是因为这点,他才能在研究的多个关键节点据理力争,敢于拍板。

84岁的彭士禄在三亚度假时仍在搞计算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

彭士禄的名字一度是国家机密,后来他的事迹开始逐渐为外界所知。有人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坚决反对。他说:“核潜艇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对我来说这是贪天之功,我不接受!”他曾在笔记中这样写到:“我是属牛的,许多朋友称我为老黄牛,送我的礼品中,就有些牛。其中,有一头垦荒牛,他们说这是对我的写照。我确实也最喜欢这头垦荒牛,我觉得我一生做的工作,虽沧海一滴,但就是要为人民做贡献,默默地自强不息地去耕耘、开荒、铺路。”

2017年,彭士禄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然而他却毅然将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人才奖励基金,鼓励科研工作者们继续推进核动力领域的创新发展。彭士禄女儿彭洁跟他开玩笑说:“你获奖得了这么多的奖金,给我点多好。”对此,彭士禄却严肃跟他的儿女们强调到,这钱不是自己的,是国家的。自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我的一生都该尽力报国。

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彭士禄的身体状况已经十分糟糕,连正常的进食都时感困难。哪怕这样,他在与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干部通话时,仍不忘西南山沟的“老家”,时刻关心着核事业的状况进展。他曾说道:“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因此获得了一些奖项,这些成绩与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它更属于核潜艇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事业人。”彭士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可见一斑,令人钦佩与动容。

图片

彭士禄女儿彭洁在第二届科学家精神论坛上作专题报告

彭士禄同志个人成长和家庭发展,历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见证党的建立、巩固、发展的百年奋斗历程。他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践行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为我国核动力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鲜明而生动的体现。















联系
老师

雷老师 15882874693
范老师 18990150509

学院
电话

0816-8562266
0816-8562112

微信
公众号

关注学院
微信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