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
导弹、卫星、嫦娥、北斗……
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
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对孙家栋院士的颁奖词
虽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院士
传奇的航天人生
今天,是孙家栋院士94岁生日
祝孙老生日快乐,吉祥安康!
孙家栋,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总工程师,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卓越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孙家栋“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孙家栋“共和国勋章”。
人物故事
薪火相传师恩难忘
1967年7月,国家马上要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中央决定由钱学森全盘负责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工作。钱学森向聂荣臻元帅推荐了孙家栋,根据聂老总的指示,孙家栋开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
孙家栋在型号研制现场
自此以后,钱学森、孙家栋等航天科学家在中国航天开创年代带领科技人员艰苦创业,在卫星的“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上下功夫,经过不懈努力,1970年4月24日,中国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此后,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等职务。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2009年3月,孙家栋收到恩师钱学森的一封亲笔签名信。
孙家栋院士:
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
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做一名百岁航天老人。
谨祝生日快乐!夫人面前代致问候!
钱学森
二〇〇九年三月三日
原来,这封信是钱学森老院长为祝贺孙家栋80寿辰所写。孙家栋看到信后十分感动,内心深深地感谢老师的祝福。多年以后,孙家栋院士在面对年轻一代的钦敬与祝福时说:“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就是让中国卫星飞得更高更远。”
孙家栋看望恩师钱学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将我国第一个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孙家栋被任命为嫦娥工程总设计师,74岁的老将军,再一次披挂上阵,他与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栾恩杰、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被人们称为“探月铁三角”。
接过嫦娥工程总设计师这副重担,孙家栋意识到这是一次追赶之旅、跨越之旅。嫦娥一号是我国第一个深空探测器。与以往所有的卫星和飞船不同,它要从地球奔向38万千米外的月球,并绕月飞行1年,必将会遇到过去近地飞行器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技术难题。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火箭腾空而起,运载着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了探月之旅。11月5日11时41分,嫦娥一号被月球“成功捕获”——这一刻,嫦娥一号卫星成为一颗真正的绕月卫星,中国第一次拥有了月球卫星。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环月成功,孙家栋默默转身,百感交集
多年后,回忆起这一幕,铁三角之一的欧阳自远难掩激动:“我和孙家栋拥抱着,被这件事情振奋得我只会说‘绕起来了’四个字。中国终于实现了而且一次就达到自己的目标!”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飞往距离地球150万千米外的拉格朗日L2点。此时,孙家栋已是81岁高龄。在此之前,孙家栋就曾经考虑过,自己毕竟70多岁了,应该让年轻人来挑重担了。但他一直坚持一种信念:“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只要组织需要,他一定会尽心尽力。此后,孙家栋作为高级顾问,参与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的发射。
2021年2月22日,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同孙家栋、栾恩杰等亲切交流
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在孙家栋院士取得各种辉煌的背后,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他,那就是他的妻子魏素萍。
1999年9月18日,古稀之年的孙家栋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回到家以后,孙家栋给妻子魏素萍戴上勋章,以表达对她的感谢与爱意。魏素萍当时笑着说,勋章有500余克金子,有她一两克就够了。这一年,孙家栋与爱妻已相伴40年。
孙家栋与妻子魏素萍于1959年8月9日在北京结婚。婚后,魏素萍领会了丈夫工作的忙碌和神秘。
一个深冬的夜里,魏素萍被铃声惊醒,只见孙家栋衣服没披就跑到客厅接电话。魏素萍见状,拿着大衣跟过来给丈夫披上。正对着话筒说话的孙家栋条件反射地急忙用手将话筒捂住,用眼睛示意妻子快点走开。魏素萍委屈地瞪了丈夫一眼,默默地走进了卧室。谁知孙家栋一边听着电话,一边还想把卧室门关上。但电话线不够长,他就斜着身子伸长脚尖把门勾上了。此时,中国的导弹研制刚刚起步,保密政策是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1967年7月,年仅38岁的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他更忙了,就连晚上也抽不出时间回去看看怀孕的妻子。这一年12月8日,魏素萍临产,孙家栋忙得抽不开身,直到女儿出生的第二天晚上,孙家栋才赶到。身体虚弱的魏素萍幽怨地看着丈夫说:“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什么工作能比老婆生孩子更重要?”
直到1985年10月,中国航天工业部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要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市场。随着电视向全世界直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国外的卫星送上太空,与孙家栋生活了近30年的魏素萍才知道丈夫是干什么的。
2019年,孙家栋荣获“共和国勋章”。在这一年家庭合影时,孙家栋又一次把他获得的奖章挂到老伴的胸前,用无言的行动表达着对妻子深深的感谢。
言为心声,人如其文
孙家栋:你可以想象那个时候中国的条件,当时那么的艰苦,尤其是物质比较匮乏,能把第一颗卫星送到天上去,确实是每一个螺丝钉都是中国自己造的,真是感觉扬眉吐气。我们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也能把卫星送上天。我们能制作和发射卫星,在世界航天舞台上拥有了自己的地位。
孙家栋:2004年,我国启动探月工程,我担任工程总设计师,那时候我已经75岁了。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还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我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但是当时我非常坚定,国家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地去做。
孙家栋: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而非一个和平的时代,国家始终需要拿出一定力量来建这些大国重器,中国必须向深空探测进发。我们去了,在国际上就有话语权。如果将来人家走得很远了,你的事情还没办到,就会发现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已经没有发言权了。
孙家栋:我有幸亲历了中国航天事业自创建以来的峥嵘岁月,有幸参与了许多重大工程参建任务,有幸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时刻。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依靠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单纯一个集体,而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举全国之力,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在航天人和航天产品用户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下才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