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镌刻光荣梦想,奋斗绘写壮美画卷。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绵阳建市40周年,是中国科技城成立25周年,也是学院挂牌成立5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一如既往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与学员同心,深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用好红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学院在党性教育中的独特优势,着力建设全国高水平特色党性教育干部学院!我们诚邀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单位莅临学院指导、学习培训。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助您踏上收获满满且高效的学习之旅!
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简介
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于2017年7月由中共绵阳市委联合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同组建。2019年4月,学院被中组部列入《省(部)级党委(党组)批准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2020年1月学院正式挂牌成立,2022年7月,通过中组部办学质量评估,成为全国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是全国30家独立办学的干部学院之一(四川省唯一)。
宁静致远的校园环境
学院位于中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总部旧址(四川省绵阳市中国两弹城),这里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的辉煌历史,具有丰富独特的“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和三线精神等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王淦昌、于敏等科学家在此留下了奋斗的足迹。学院办公区占地面积67亩,教学区、生活区、实践基地布局紧凑,拥有各类教室、功能室、研讨室等20余间,学术中心、书吧、文体中心、健身房等现代化设施完备,可同时容纳800人培训。
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
专题教学
情景教学
现场教学
影视教学
复兴讲堂
学院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以“两弹一星”课程为特色,开发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精品课程80余门,打造了互动访谈课、情景宣讲课《记忆里的“两弹一星”》(省委组织部“好课程”)等特色课程30余门,开设《复兴讲堂》、开展“微课堂”竞赛等,持续推出、动态提升和更新课程。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学院与中央党校、中物院、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师资共享机制,聘请胡思得院士等12人组成专家委员会;周秉德(周恩来侄女)等3人为名誉院长;孔令才(马兰基地原政委)等7人为学术顾问;聘请20余位“两弹一星”亲历者、功勋科学家后代为外聘教授。依托“人才十条”,引进硕士研究生7名组建科研攻关队,构建了专兼结合的特色师资队伍。
名誉院长
周秉德
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
周恩来侄女
许 进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邓稼先妻侄
李后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
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专家委员会
胡思得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武器工程专家、
中物院原院长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胡木英
胡乔木之女
中国工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原秘书长
学术顾问及外聘师资
于 辛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院士之子
邓志平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院士之子
孔令才
马兰基地原政委、中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
张文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袁和平
原国防科工委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理事、研究员
范植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校原副校长
尚林盛
中物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唐惠龙
中物院原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林银亮
中物院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原政治部主任
范宗喜
中物院四所环境试验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曾昭雄
中物院三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赵符修
“两弹结合”试验亲历者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31部队服役,历任列兵、上等兵、副班长
右滑查看更多
丰富独特的教学资源
学院立足全市、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统筹省内50余个教学点,打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巴蜀足迹、壮丽辉煌的‘两弹一星’、蓬勃发展的科技创新、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和日新月异的乡村振兴”六条精品现场教学线路,打造了资源合作共享的“行走的红色现场课堂”,成为展示中国科技城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独具特色的院本教材
学院扎实推进教材体系建设,与《人民日报》出版社合作出版教材《记忆里的“两弹一星”》《邓稼先:知识分子的榜样》,并被《人民日报》列入金台好书榜。自主编纂《党史学习教育资料汇编》《两弹故事——梓潼篇》等校本教材,涵盖党的理论教育、党性修养及“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等相关内容。学院高质量举办三届科学家精神论坛、纪念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系列活动和纪念朱光亚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等,累计征集学术论文300余篇,编纂论坛交流文集三册,实现理论研讨成果向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显著提升科研质效。
精细优质的服务保障
学院拥有各类住宿房间260余间,膳食中心布局合理、温馨舒适,各类配套设施齐全,构建了一体化后勤保障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配备了专业医疗团队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了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全链条保障、监督和提升培训服务质量,确保参训学员“住宿安心、膳食舒心、生活顺心”。
教学安排
培训风采
亲爱的学员们,正是因为你们的参与,学院蓬勃发展,步履坚定;正是因为你们的到来,这片红色沃土焕发出新的生机,薪火代代相传。学院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以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己任,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征程上,愿我们携手并肩,在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奋斗中书写时代华章,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