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苍穹筑梦 赤子丹心|恭贺“两弹一星”元勋 孙家栋院士96岁华诞

  • 发布时间:2025-04-08



2025年4月8日

是中国航天事业“大总师”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孙家栋院士

96岁华诞

从东方红卫星响彻寰宇

到北斗导航覆盖全球

从嫦娥探月揭开深空奥秘

到天问一号踏足火星

他的一生

与共和国航天事业同频共振

让我们走进他的传奇人生

致敬他

“干航天,一辈子也不会累”

的赤子之心

 

 

一、星辰的诞生

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盖县(后划归复县,今瓦房店市)一个中学教师家庭。194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希望成为桥梁工程师,但中途因战争被迫“失学”。1951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在苏联苦读七年,并现场聆听了毛主席“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席话后,孙家栋带着一枚珍贵的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当时,正是“两弹一星”事业启动之时,组织安排他参加导弹研制计划,他毫无怨言,转换方向从事导弹研究。

 

完成学业的中国留学生集体合影,最上排中间为孙家栋

二、“中国卫星之父”:让《东方红》响彻宇宙

正当孙家栋铁了心这辈子就做导弹和火箭时,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他被钱学森院长亲自点将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搞了9年导弹的孙家栋二话不说再次转向,带领18名精英骨干全力投入到卫星事业之中。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孙家栋(右)在卫星生产厂房检查卫星生产情况

三、北斗“织网人”:打造中国人的导航坐标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1993年,孙家栋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1994年12月,被任命为“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对北斗系统,作出多项重要决策,主持解决多项重大工程技术问题。2004年5月,75岁的孙家栋继续被任命为“北斗第二代导航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在他的组织下,中国只用了短短5年,就将16颗北斗卫星布在太空,仅在2012年一年内就连续实施了4次发射,成功将6颗北斗卫星布于太空,并正式开通亚太地区的区域性运营。

四、探月追梦:九旬院士的“向月而行”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探月一期工程”立项,并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已经75岁的孙家栋,毅然接下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这份重任。很多人对此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了,何必还要冒这个险?万一失败了,辉煌的航天生涯蒙上阴影怎么办?孙家栋却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年逾古稀的孙家栋组织论证制定了探月工程在技术领先、目标创新的前提下,“绕”“落”“回”三步走的实施原则。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人探索月球的序幕。

 

习近平主席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同孙家栋(右一)亲切交流

 

结语:心至苍穹外  目尽星河远

孙家栋院士的人生轨迹,诠释着中国航天人崇高的追求。当个人理想汇入民族星河,每个平凡时刻都在创造永恒;当精神火炬照亮前行之路,每次仰望星空都是新的启航。

 

在孙家栋院士96岁华诞之际

让我们共同祝愿

这位"深空牧星人"

生日快乐

愿您见证的每一次火箭升空

都延续着永不熄灭的

航天之火

愿您牵挂的每一颗中国星

都在苍穹之上

书写新的传奇

 

 

参考文献

1.钟璞《孙家栋:用一生奋斗书写航天传奇》

2.王建蒙《追星逐月布北斗——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3.柴雅欣《深空牧星人——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联系
老师

雷老师 15882874693
范老师 18990150509

学院
电话

0816-8562266
0816-8562112

微信
公众号

关注学院
微信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