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024年12月,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承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阿坝师范学院、成都市锦江区人社局、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遂宁市医保局、重庆市垫江县委组织部、中江县委组织部、甘孜州稻城县老干局、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培训班次。
培训“星”班级
学员“星”课堂
学院“星”推荐
来自学院的一堂好课
大力弘扬航天精神 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该课程由宋泽滨老师精心讲授,内容涵盖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杰出成就、代表人物等,以及航天精神的深刻内涵。课程旨在倡导爱国奉献、自立自强的价值理念,同时弘扬严谨务实、创新进取的优良品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我们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激励我们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和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宋泽滨,原装备学院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教授,1982年河北大学哲学系毕业,到河北唐山市委党校任教。1992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后,到原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工作,历经总装备部指挥技术学院、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装备学院等时期。曾任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管理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全军优秀教师;军队育才银奖、金奖;荣立三等功3次;获全军院校政治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1次,排名第一;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2次,排名第一;获全军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来自学员的心得体会
历史的见证者
站在那简陋的办公室、宿舍和科研设备中,我仿佛能够听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到那份对祖国深沉的爱。邓稼先、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让我感动至深。他们为了国家的强盛,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回国参与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他们的故事,是对“两弹一星”精神最好的诠释。
“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推动了当时科技的进步,也为今天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参观过程中,我深受启发的是这些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这激励着我们这一代的科技教育工作者要脚踏实地,不怕困难,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勇担辅导员时代使命”专题培训班学员
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我深刻认识到,高校工作者不仅是学生日常管理的执行者,更是学生思想引领的引路人。我们要将“两弹一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工作。过去,我可能更多地关注了学院的日常管理,而忽略了思想引领。通过这次学习,我意识到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难题。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勇担辅导员时代使命”专题培训班学员
“两弹一星”精神所强调的团队协作与集体奋斗也对我的驻村工作有重要的启发。核技术与航天技术的突破,是众多领域专家携手攻关的成果,个人力量有限,集体智慧才能推动重大创新。同样,作为一名“新人”,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往往需要请教老一辈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团队协作。驻村工作要先做“学生”后做“先生”,绝不能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就自以为是,不懂民情瞎指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对基层工作一知半解的年轻干部,我需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向农民学、向群众学、向村干部学,坚持做到勤学、多问、善思,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努力成为有真才实学的“合格先生”、能破解难题的“行家里手”。
——中江县2024年到村任职选调生培训班学员
回顾这五天充实的培训学习,对我而言是工作信心的再坚定、初心使命的再砥砺、党性修养的再淬炼,也为今后的成长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一要在知行合一中书写奋斗青春。“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培训结业并不意味着学习止步,今后我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既要当低头拉车的“老黄牛”,更要做抬头看路“先行者”,要学会提高站位看问题,结合实际解难题,耐住性子、俯下身子、撸起袖子,用青春和奋斗书写人生答卷。二要在精雕细琢中领悟精益求精。古语有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日常工作中,哪怕是一次周工作例会的通知、布置、记录,一篇汇报材料的格式、字体、标点符号,都要多研究一层、多检查一遍、再确认一次,谨小慎微,确保工作“零差错”“万无一失”。三要在见微知著中增强学习本领。要强化主动学习意识,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作为新进事业人员,不仅要展现“新人姿态”,更要胸怀“空杯心态”,不仅要向领导学、向身边同事学,还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学,观察他们与群众沟通的语言方式,学习他们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保持“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学习态度,积极适应新需要,快速融入新环境。
——2024锦江区新进事业人员初聘培训班学员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我深知,未来的道路既充满机遇也布满挑战,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锦江区新进事业人员初聘培训班学员培训心得
·来自“两弹一星”事业的一本好书
朱光亚,著名战略科学家、新中国科技事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我国“两弹”事业的元勋及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技术总负责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本书通过大量权威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朱光亚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战略科学家的非凡人生,充分体现了党、国家和人民军队对于朱光亚的崇高评价,大力宣传了朱光亚爱党爱国的政治品格、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以及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大力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一部全面反映战略科学家朱光亚成长历程、感人事迹和杰出贡献的精品力作,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两弹一星”伟业的光辉历程,以及新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朱光亚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