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与星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造一辈子‘中国星’。”
——孙家栋
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第一颗资源探测卫星
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第一颗探月卫星
……
太多属于中国的星星与孙家栋有关
他,造了一辈子的“中国星”
孙家栋(1929.04.08—),男,辽宁复县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和卫星总体技术专家。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同年回国。先后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与中远程导弹的总体设计工作。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为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孙家栋“共和国勋章”。
20世纪60年代,我国自主研制人造卫星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的钱学森亲自点将,任命38岁的孙家栋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体设计负责人。孙家栋二话不说,离开自己钻研已久的领域,带领18名精英骨干全身心投入到卫星事业之中。经过三年的艰难攻关,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来,响彻全球,向世界宣告中国航天时代的到来。
工作中的孙家栋
此后,中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971年,中国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1984年,第一颗同步实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1986年,第二代卫星“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事业继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东方红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孙家栋和副总设计师戚发轫在发射成功后合影
孙家栋是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也是最年老的卫星工程总设计师。2004年出任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时,孙家栋75岁。卫星从地球轨道进入深空,面临艰巨的挑战,孙家栋肩上的压力不言而喻。孙家栋坦陈:“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还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因为万一失败了,我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但是,当时我非常坚定,国家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地去做。”
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07年10月24日,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孙家栋却没法放松紧张的神经,埋头于后续任务的跟进中;遇到卫星运行的关键节点,他常常凝望着卫星运行数据图,通宵难眠。
嫦娥一号成功撞月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环绕月球,在欢呼的人群中,白发苍苍的孙家栋悄悄转过身,掏出手帕,擦去脸上的泪水。
孙家栋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担任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树立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孙家栋曾总结自己的人生:“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他走上过无数个岗位,对党的忠诚和报国信念却始终不变。“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句话常挂在他嘴边,是他践行一生的誓言。
参考文献:《孙家栋传》,王建蒙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